外送茶女在個人健康危機時,行業內部組成緊急醫療協助隊的經驗

摘要 外送茶產業處於灰色經濟的邊緣地帶,缺乏勞動法規與醫療保險保障,從業者在面臨突發健康危機時,往往需依賴行業內自發性的協助網絡。本文以社會學、勞動研究與醫療社會學為視角,探討外送茶女在健康風險中如何建立「緊急醫療協助隊」的過程。文章透過案例、制度比較與未來展望,呈現該機制的自發性、互助性與限制,並論證其在地下產業中具有「隱性社會保障」的意涵。全文約五千字。 一、引言 外送茶產業作為臺灣性交易產業的一個次級型態,其特點在於以「到府服務」的方式運作。與傳統應召站、定點茶不同,外送茶女的工作場域高度流動、匿名,缺乏法律保護,亦常被視為社會灰色地帶。 然而,正因如此,當從業者面臨健康危機時,往往處於「孤立無援」的境地:她們無法公開尋求醫療協助,亦難以透過勞健保獲得救濟。在此背景下,行業內逐漸出現「緊急醫療協助隊」的自發組織,成為從業者相互守望的重要機制。 二、文獻回顧 1. 地下經濟與自助網絡 過往研究顯示,地下經濟缺乏國家制度保障,往往會衍生「自助互助網絡」 (Mutual Aid Networks) 。如非正式工人組織、移工自救會、街友互助小組,皆透過共享資源應對制度缺陷。 2. 性工作與健康風險 醫療社會學研究指出,性工作者面臨的健康風險可分為: 職業性疾病(性病、免疫下降、心理創傷)。 暴力風險(客戶施暴、勒索、威脅)。 急性病發(心血管疾病、藥物過量、突發感染)。 3. 灰色產業的「隱性社會保障」 一些學者提出「隱性社會保障」 (Informal Social Security) 概念,即在無法獲得正式保障時,群體內部透過互助基金、臨時支援網絡,建立「準制度化」的防護網。外送茶女的緊急醫療協助隊,即屬此範疇。 三、理論框架 本文採取 結構功能主義 與 勞動社會學的風險社會理論 進行分析。 從結構功能主義來看,緊急醫療協助隊維持了行業內的穩定運作,避免個體健康危機擴大為集體恐慌。 從風險社會...